首届未来教育家论坛带来哪六个帮助?

智慧教育大潮早已在国内席卷而来,其中巨大的行业价值仍有待开发和挖掘,特有的行业优势也日益被发现和利用,将有越来越多的师生从中受益。
来自杭州的浙江学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便以“智通云”电子书包为载体,至今已助力全省百余所学校成为浙江省信息化教学的先行者,并积累大量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
在互联网基因强大的浙江,“智慧教育”已成为一种教育新形态。鉴于此,由浙江学海教育承办的以“‘互联网+’学生自主学习与未来教育家成长”为主题的杭州首届“未来教育家论坛”在萧山隆重举行。
“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的六个帮助
在杭州首届未来教育家论坛上,除了与会的浙江省各地500多位中学校长及教师来到现场;还有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总编祁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数学通报》主编保继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国良、省重点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尚可等领导专家一同探讨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行业机会。
“‘智慧教育’已是浙江中小学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不仅推动了课程实施与提升,改变教育供给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而且提高了学习者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内生动力,推动教育精准管理。简单说,就是我省有越来越多学生能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获取‘成功、幸福与发展’。”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透露说,浙江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目前居全国之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国良则指出,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建设应该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特长,采用机器学习与大数据手段,构建个人知识网络伸展与优化学习的支撑环境,从而打造个性化教育服务平台,形成多元联合的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
随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总编祁伟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数学通报》主编保继光分别作了《教育科研与学术写作》、《数学托举中国梦》的主题演讲。
论坛现场智慧碰撞,重磅不断,大会还宣布了“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
据了解,该计划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基础教育参考》编辑部联合学海教育共同发起,三方将成立一个未来教育家成长研究中心,为未来教育家成长给予六点帮助:
1.在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创新性的教学案例及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
2.在PAD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索教师如何开创性地实现育人的目标,如何关注和陪伴学生成长。
3.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考》杂志开辟专栏,择取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学生培养案例进行刊登;并在适当时间,集结成册出版。
4.进行教学研究成果评比,每年评选出优秀的未来教育家,并给予奖励。
5.每年举办全国性的“互联网+学生自主成长及未来教育家成长学术研讨会”,深化探讨。
6.组织开办如诗词大赛、平板书法、美文阅读会等一系列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和提升的活动。
教育界打响“人机大战” ?
最近,国内一家人工智能教育机构做了一个实验——找来78名初中生,3名老师,和1名智能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大战”。这场真人与人工智能的教学水平较量,历时4天,对初中数学做针对性和集中性教学辅导。学生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老师在对照组进行真人授课,实验组学生则完全使用智能机器人进行学习,比赛是通过前测和后测来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
据了解,授课的3位老师平均教龄17年,都是业内的特级名师,获得过的奖励包括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数学优质课一等奖等等。然而,人机大战的结果却显示:智能机器人全面碾压真人教学,在最核心的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机器教学)完胜26.18分(真人教学)。
“机器人打败了教师,未来教师会消失吗?”在杭州首届未来教育家论坛上,杭二中校长尚可提出的这个问题,让整个会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尚可认为,虽然这场比赛机器人赢了,但并不能证明机器人的教学水平一定比真人好,只能说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学生的考试能力增强了。因为机器人能够通过大数据,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及时评价,更清楚其知识欠缺点所在,使补习更到位。然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等,目前机器人还办不到。
尚可指出,教育不仅仅是教学,还应该是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引领、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和价值的引领。所以,未来不是不需要教师了,而是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用互联网教学系统等数字化工具,改变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又比如,在信息技术时代,重新定义学校、定义教育。
学海教育CEO 沈一峰对此表示,学海教育在做的就是用互联网教学系统等数字化工具,改变教学的时间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