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新闻 新闻详情

技术服务教育 自适应创造未来

【2017年04月16日】

2017年4月16日,《基于数据分析的初中生自适应学习应用研究》课题组携手浙江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所所长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对已经立项的国家级课题及其子课题进行探讨!  

课题研究意义 互联网时代风起云涌,信息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影响教育的革命性因素。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强调:到2020年,浙江省要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会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又是怎样对教育产生影响的呢?带着疑惑,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课题组携手浙江大学专家,以及十余所已经开始使用自适应学习平台的初中,共同探讨自适应学习在浙江省初中使用中的未来。 本次活动中,省内多所学校在浙江学海教育自主研发的“学海·智通云”自适应支持系统的应用基础上,共同探讨,协同实践,共谋未来。 系统的支持只是一个起点,系统本身需要不断完善,与本省中学学科深度融合的使用方法,更需要共研共创。 信息技术目前还只是教学的辅助,这种辅助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到我们学科教学,需要不断的探讨和实践。 课题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目标和方向上,跨出第一步,并将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往前走。

 

省厅领导宣读国家级课题立项通知书 开题会上,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资源建设二部主任莫世荣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书,明确了《基于数据分析的初中生自适应学习应用研究》课题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6年度专项课题。

  

课题组成员叶婷芳分享主课题 浙江学海教育叶婷芳代表《基于数据分析的初中生自适应学习应用研究》课题组对课题研究内容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享,详细介绍了浙江学海教育自主研发的“学海·智通云”自适应支持系统在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中的自适应循环机制。

 

绿城育华学校科学老师胡燕平分享子课题 作为全国信息化教学理事长单位,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使用“学海·智通云”自适应学习支持系统。 科学老师胡燕平分享了多年来“学海·智通云”在绿城育华的实践推进过程、“学海·智通云”在科学学科上的使用心得等方面的经验,并提出本次研究的子课题《基于数据分析的自适应学习研究——初中科学课堂动态生成策略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以下目标:通过对学生预习检测的大数据分析为课堂教学策略的重难点提供基础、对学生课堂检测的大数据分析实现子母题集并进一步录制相应的微课、对学生课后检测的大数据分析诊断学生知识薄弱点并实现子母题的针对性推送。

 

赤城中学副校长杨淑娉分享子课题 作为经过国家级验收的全国首批数字化示范学校,赤城中学多年来也一直与“学海·智通云”自适应学习支持系统共同成长。 副校长杨淑娉基于一线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细致观察,结合对自适应学习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子课题《基于数据分析的自适应学习在初中语文学科的应用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以下目标:建立起语文学习样本库、收集互动性学习数据并进一步探索出课前、课中、课后的语文学习路径、构建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体系。

 

浙江大学博导张剑平教授点评及观点分享 浙江大学博导、浙江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所所长张剑平教授作为国内自适应学习研究方面泰斗级专家,高度肯定了本课题的前瞻性和对一线教学实践的促进意义。 张教授同时对主课题和子课题的研究方面做了更加深入的指导,提出了实践应用研究要注重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和行动研究法,对学海公司的研发和学校方面共同开展课题的实践过程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同时,张教授在《互联网如何支持个性化学习》的专项报告中对目前国内外自适应学习及技术、自适应支持系统在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前沿观点分享,为整个自适应学习课题的研究开阔了视野、指引了方向。

 

本次会议在浙江大学博导、浙江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所所长张剑平教授和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资源建设二部莫世荣主任的带领下,杭州绿城育华科学老师胡燕平及台州赤城中学副校长杨淑娉的分享下,与会学校对一线教学实践中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方向及子课题的研究方法上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海·智通云”自适应学习支持系统能够与更多学校共研共创,特别是在与学科实践深度融合方面,起到正面的辅助和促进作用,能够为教育信息化起到一些绵薄之力。

教育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