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平米教室、跨越200多公里,信息技术实现城乡教育“零距离”接触
利用人工智能缩减教育差距,促进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均衡。12月7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考》杂志主办,浙江学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未来教育家成长暨人工智能赋能城乡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会议共分为“专家论坛、‘大屏+小屏’远程同步课堂展示,与未来教育家颁奖典礼”三个篇章,以下为大会的第二篇章——“大屏+小屏”远程同步课堂展示。
“大屏+小屏”
同步智慧课堂
“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好!”
杭州四季青中学高旭老师一声“上课!”,唤来了远在200多公里之外的三门县实验学校学生一句“老师好!”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升级,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第三届未来教育家成长暨人工智能赋能城乡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开头一幕,正是大会现场为我们展示的同步智慧课堂。6张课桌,30位学生,1500平米会场瞬间变成杭州四季青中学的教室课堂,而荧幕上,正是远程参与智慧课堂的三门县实验学校学子。
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二次函数》复习课的第一课时。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知识已有系统的认识,但对于知识点的细节掌握有所遗忘,因此这节课的目的是对基础的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求解问题做系统的回顾与复习。
老师首先在智通云上设计了4分钟课前检测,随后让学生用不同形式的表达式发言,并分别阐述理由。
“我用的是顶点式......”
“我用的是一般式......”
还没等杭州四季青中学学生举手答题,通过大屏幕就已经看到了三门县实验学校学生在线抢答,“我用的是交点式.....”
”回答非常正确“
三门县实验学校学生的一轮回答,让现场瞬间沸腾,学生的回答清晰有力,即使没在同一个屋檐下,但科技的力量让远在200多公里外的课堂现场丝毫没有距离感。
随后高老师运用高频错题呈现,将两个班的错题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自主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并指出错题的问题错在哪里。
高老师利用云课堂,发起三分钟课内小测,到一分钟的时候,通过智通云的统计,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一位三门实验学校学生最早提交作业,于是老师让他担任起了课内小助手,对两个班同学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分析原因。
通过云课堂的大数据统计,饼状图呈现,大部分同学对题目已经完全掌握,但仍有个别同学掌握的还不够好。最终经过几轮的课内小测、分组讨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已经基本熟练。
课堂过半,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高老师在云课堂上发起了课内挑战题,通过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我们能看到这道题对于学生还是有难度的。
课堂最后,为了了解学生整堂课的掌握情况,老师设置了课内小调查。通过屏幕,我们仍可以看到还有5位同学对今天的复习课不是很理解,于是,高老师向同学发送了提前录制好的微课,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两个班同时上课,高老师还是第一次体验,但科技的力量使智慧课堂完美呈现。整堂课下来,现场气氛热烈,在座来自全国各地500多位老师都深有感触。一次次鼓掌、拍照、录视频,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而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大屏+小屏”同步智慧课堂的创新与专业。
会后小海君还了解到,有不少老师提出想要早点拿到课堂视频文件,以便回校研究探讨。
这次为我们带来展示课的是杭州四季青中学的数学老师高旭,他是一位教坛新秀、一进学校就接触智慧教育,一路见证课堂3.0到4.0的变化,曾获江干区中考重难点创新说课大赛一等奖、江干区微课大赛二等奖,多次在区、县、市开展公开课。而屏幕的另一端是三门县实验学校任丹俏老师,任老师不但有着丰富的从教经验,更是已经使用了三年的平板教学。
感谢杭州四季青中学、三门县实验学校老师与同学们的精彩课堂。同时感谢杭州四季青中学校长和三门县实验学校校长对本次远程同步课堂的大力支持。
同一课堂面对多个教室、人数多于常规班额学生,高老师的这节课,是信息技术实现城乡教育的“零距离”接触,也是学海教育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成果,是学海为千校结对项目迈出的一大步。
“大屏+小屏”双校同步课堂模式,解决了资源共享,提升了教学质量,能够真正达到教育公平。
教育即服务